俄烏沖突持續升溫加劇了世界緊張局勢,給全球政治格局、經濟貿易等多方面帶來影響的蝴蝶效應開始顯現。日本因與俄羅斯在能源、供應鏈及經貿領域聯系緊密而遭遇一系列危機。但從戰略視角來看,此次事件亦是一次能夠滿足日本野心的良機。
俄烏沖突持續升級,日本遭受多維度沖擊
此次俄烏爆發沖突后,基于兩國在國際石油、天然氣、礦產和農林水產等市場的重要地位,日本國內直接相關的產業將率先受到沖擊。且隨著沖突不斷升級以及沖突時長的增加,對于產業鏈、貿易鏈等的深層次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加之全球疫情未見好轉,日本的制造產業和宏觀經濟在此次沖突中蒙受巨大損失已成定局。
(一)俄烏事件給日本制造業帶來斷供風險,影響經濟
日本制造業對國際供應鏈依賴度較高,戰事和對俄制裁可能擾亂物流并切斷供應鏈。例如,日本進口自歐洲的汽車零部件途徑俄烏,半導體工業特氣“氖”主要從俄、烏進口,俄羅斯稀有金屬“鈀”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四成,日本對俄進口依賴度為40%。如果事態繼續發展,將導致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甚至報復性的斷供,進而影響汽車、半導體等重要戰略性產業穩定發展。此外,日本企業在海外的生產經營也受到同樣困擾,目前住友電氣、日本煙草、富士膠片和藤倉在烏克蘭的工廠均已停產,豐田在俄羅斯的生產也一度陷入停滯,據日本帝國數據銀行的統計顯示,在進入俄羅斯市場的168家主要日企中,已有約兩成決定結束或暫停在俄業務。出于經濟安保和對俄長期制裁政策考量,日本在俄企業正在重新調整布局,探索并制定沒有俄羅斯參與的全球戰略。
制造業是日本的經濟支柱。國際沖突帶來的原材料價格及運輸成本的上漲都會通過供應鏈傳導效應加注到制造業的生產成本上,本土企業成本壓力激增、出口貿易利潤縮水,而且汽車等運輸機械是日本對俄出口貿易最重要的部分,約占貿易額的50%以上,目前豐田、本田、馬自達均已中斷對俄出口,這對于“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日本無疑是嚴重打擊。另外,日本追隨美歐切斷俄羅斯與SWIFT國際結算系統的連接,日俄雙邊貿易將面臨結算方面的困難,恐出現斷崖式下滑。
(二)俄烏局勢下,日本交通運輸業受到波及
出于對飛越俄羅斯領空的擔心,日本全日空控股(ANA Holdings)和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已取消近日飛往歐洲的航班。旅游業是日本重要的創匯來源,航空中斷將導致疫情期間本就低迷的旅游及服務業雪上加霜。
此外,日本約99.6%的進出口是通過海運進行的,國際航運巨頭Moller-Maersk和Mediterranean等對俄烏港口的停運加劇了航道的擁堵,增加了出口運輸倉儲和時間成本;航空貨運在日本出口運輸中雖然比重較低,但俄羅斯已經對歐盟和北美國家實施的飛行禁令,也對日本前往西歐及美國東海岸的大部分航線產生了一些影響;此外,北極航線和西伯利亞大鐵路正在成為日本聯通西歐的快速通道,日俄關系的惡化也降低了日本未來借道俄羅斯的可能性。
(三)俄烏沖突牽動日本能源安全及長期戰略布局
日本能源嚴重依賴進口,雖然俄羅斯在日本原油和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中僅排在第五位,占其進口總額的3.63%和8.84%。但俄烏沖突惡化了國際油氣市場的供求關系,伴隨美歐對俄制裁升級,若俄出口情況進一步惡化或中斷,油氣價格將持續飆升,將加劇日本能源采購壓力和供應鏈危機。而且,針對日本政府對俄制裁的不斷升級,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會制定并實施反制措施,具體措施極有可能體現在日本最為薄弱的能源環節,日本能源穩定供應將面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此外,西方能源公司接連宣布退出在俄油氣項目的開發,如美??松梨跊Q定退出俄薩哈林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項目“薩哈林1號”、英殼牌退出“薩哈林2號”。日本政府、公司包括伊藤忠商事、三井物產及三菱商事均參與上述項目的開發。日本作為美國的堅定盟友,在經濟制裁上一直與美歐同步,但能源領域卻唱起了“反調”。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在4月1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日本不打算從其擁有權益的俄羅斯石油和液化天然氣(LNG)資源開發項目上撤出。因為一旦日本跟隨西方放棄投資,最終會導致油氣來源的極大缺口,能源進口的集中風險會持續加劇,阻礙其能源進口多元化渠道戰略的推進,進而影響日本能源安全保障甚至國家安全。
日本直面俄烏沖突,危局之下謀求戰略新轉機
面對此次俄烏沖突,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單純在產業和經濟上的損失是其有能力承受的,而在更深遠的國家戰略布局層面,日本或利用此次俄烏沖突“化危為機”,謀取其在國際社會上更大的利益。
(一)站隊美國發動對俄制裁,激化日俄矛盾尋求防衛擴張
此次俄烏沖突爆發后,日本第一時間伙同美國為首的G7成員國對俄羅斯施加制裁,隨后日本又馬上追加了對俄制裁,其中凍結俄羅斯金融機構的資產最為引人注意,這一制裁完全將其視為“待宰羔羊”,公然通過制裁手段侵占俄羅斯的資產。而相較于克里米亞事件,當時日本同樣發動了對于俄羅斯的制裁,但是在時間上并沒有與美歐等國家同步,制裁手段也較為克制,甚至包括了停止日本在俄羅斯境內投資新項目這樣看似嚴厲的制裁手段。
同樣是俄烏問題,前后兩次制裁手段的變化也反映了日本在外交領域甚至是日本國家戰略上的變化。日本或是從此次沖突的背后嗅到了借此增強軍力、突破和平憲法、提升國際影響力、謀求國家“正?;钡臋C遇。
日俄之間本就存在領土爭端,有爆發沖突的概率;日本此次對俄施加最嚴厲的制裁,完全將俄羅斯推向自己的對立面;3月21日,俄羅斯宣布停止日俄和平條約的談判作為對日本的反制,雙方的緊張關系進一步升級。在此環境下,日本會積極要求美國在軍事安全領域給予庇護,或者在軍事發展領域對其“松綁”進而推動《和平憲法》的修訂,讓日本向“正?;眹腋M一步。此外,中俄目前的合作處于歷史上的最高水平,美國要想在印太地區持續對中國施壓、削弱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日本的支持至關重要。
(二)協助歐洲度過能源“寒冬”,深化日歐合作助力日本經濟持續復蘇
2021年秋冬季開始,歐洲便已經開始陷入天然氣短缺,氣價電價輪番上漲的困境,歐洲各國苦不堪言。而此次俄烏沖突爆發后,國際能源市場連日來更是劇烈波動,給高度依賴俄羅斯油氣資源的歐洲諸國帶來了不小的影響,而且隨著歐盟制裁俄羅斯的大棒落下,整個歐洲能源市場都將陷入“寒冬”。相較于歐洲對俄羅斯油氣資源的依賴,日本能源對外依存度雖然高達90%,但是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不足10%。目前日歐間已經就讓渡一部分日本進口的天然氣供給歐洲開始了協商,而且雙方就這個問題大概率會在美國的斡旋之下達成共識,利用日本的能源進口渠道緩解歐洲眼下的能源困境。日歐貿易有著很大的互補空間,日本利用這次機會對歐洲施以援手,很大程度上會拉近日歐間的關系,推動雙方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也會提升日本在印太地區經貿領域的話語權,在CPTPP、RCEP框架下日本的橋梁作用將愈發顯現。
(三)經濟安保政策“因禍得?!?,岸田施政方針或將助力其坐穩首相之位
岸田文雄上任后招牌政策之一便是經濟安保戰略。經濟安保戰略意在加強安全保障同經濟的聯系,使得日本在經濟安全領域免受來自供應鏈、尖端技術等領域的挑戰。此次俄烏沖突爆發,能源、礦物、農產品等基本保障物資,半導體、汽車制造等產業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短時間內的供給都陷入了困境,疊加疫情的影響,對日本社會穩定和產業發展都造成了破壞性的沖擊。但這也讓日本民眾和企業更加認識到建立一條安全供應鏈的必要性,這為岸田政府能夠快速推進經濟安保戰略提供了助力。還有針對俄烏問題,民調顯示超過六成的民眾支持日本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岸田文雄或借著經濟安保政策的順利推進以及民眾在俄烏問題上的態度,鞏固自己的首相之位。岸田持續坐穩首相之位一定意義上也有助于日本維持其現階段內政和外交上的政策,可以持續深化美日間的盟友關系,從而謀求更大的戰略空間。